
2019年毕业生就业
质量报告
2019年12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标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与家庭生活幸福的民生工程,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并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同心协力,扎实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全力以赴地促进毕业生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报告以我校2019届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含高职)为研究对象,以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数据源,以上报自治区教育厅的数据为准,数据截止到2019年9月5日。
一、我校2019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2019年,我校共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毕业生332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888人,分布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1个专业,专科(含高职)毕业生435人,分布在电子商务等17个专业。
2019年,我校共有542名建档立卡毕业生,其中本科482人,分布在动画等41个专业,专科(含高职)60人,分布在中药制药技术等9个专业。
表一:全校毕业生人数
学历 性别 |
合计 (人) |
本科 (人) |
专科(含高职)(人) |
男 |
1009 |
885 |
124 |
女 |
2314 |
2003 |
311 |
全校 |
3323 |
2888 |
435 |
表二:学校各二级学院毕业生人数
二级学院 |
合计(人) |
本科 (人) |
专科(含高职)(人) |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 |
262 |
262 |
0 |
外国语学院 |
207 |
206 |
1 |
商学院 |
1055 |
744 |
311 |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 |
308 |
287 |
21 |
教师教育学院 |
446 |
362 |
84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240 |
225 |
15 |
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 |
330 |
330 |
0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44 |
244 |
0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192 |
189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9 |
39 |
0 |
表三:全校建档立卡毕业生人数
学历 性别 |
合计 (人) |
本科 (人) |
专科(含高职)(人) |
男 |
157 |
142 |
15 |
女 |
385 |
340 |
45 |
全校 |
542 |
482 |
60 |
表四:学校各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人数(人) |
财务管理 |
162 |
产品设计 |
7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1 |
电子商务 |
66 |
电子信息工程 |
147 |
动画 |
48 |
法学 |
80 |
翻译 |
65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7 |
工商管理 |
80 |
工业设计 |
36 |
公共事业管理 |
53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49 |
汉语言文学 |
190 |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言方向) |
5 |
行政管理 |
56 |
环境设计 |
4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 |
金融工程 |
65 |
林产化工 |
49 |
旅游管理 |
87 |
软件工程 |
145 |
商务英语 |
74 |
市场营销 |
56 |
视觉传达设计 |
5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8 |
数字媒体技术 |
49 |
通信工程 |
38 |
物联网工程 |
38 |
物流管理 |
79 |
小学教育 |
80 |
新闻学 |
49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 |
学前教育 |
238 |
音乐学 |
44 |
英语 |
67 |
应用物理学 |
29 |
哲学 |
39 |
制药工程 |
73 |
自动化 |
47 |
表五:学校各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人数(人) |
财务管理 |
88 |
电子商务 |
44 |
工业设计 |
3 |
法律事务 |
3 |
会计电算化 |
15 |
会计 |
77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4 |
金融保险 |
2 |
酒店管理 |
8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1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商务英语 |
1 |
市场营销 |
24 |
中药制药技术 |
3 |
学前教育 |
84 |
物流管理 |
49 |
应用电子技术 |
15 |
二、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9年9月5日,我校毕业生就业人数3010人,就业率为90.58%,其中本科就业人数2646人,就业率91.62%,专科(含高职)就业人数364人,就业率83.68%。
截止到2019年9月5日,我校建档立卡毕业生总人数542人,就业人数501人,就业率92.44%,高于全校就业率,其中建档立卡本科毕业生人数482人,就业人数448人,就业率92.95%,建档立卡专科(含高职)毕业生人数60人,就业人数53人,就业率88.33%,均高于全校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就业率。
表六:全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全校(%) |
本科(%) |
专科(含高职)(%) |
90.58% |
91.62% |
83.68% |
表七:全校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情况
全校(%) |
本科(%) |
专科(含高职)(%) |
92.44% |
92.95% |
88.33% |
表八:全校男女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历 性别 |
本科(%) |
专科(含高职)(%) |
男 |
84.54% |
65.32% |
女 |
93.22% |
91.32% |
全校 |
90.58% |
83.68% |
表九:全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情况
家庭经济状况 |
总人数(人) |
就业人数(人) |
就业率(%)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972 |
892 |
91.77% |
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2351 |
2119 |
90.13% |
1.各二级学院就业情况分析
表十: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学院 |
本科(人数) |
本科(%) |
专科(含高职)(人数) |
专科(含高职)% |
合计(%) |
总人数 |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 |
262 |
93.51% |
无 |
无 |
93.51% |
262 |
外国语学院 |
207 |
90.82% |
无 |
无 |
90.82% |
207 |
商学院 |
744 |
91.94% |
311 |
83.92% |
89.57% |
1055 |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 |
287 |
91.64% |
21 |
76.19% |
90.58% |
308 |
教师教育学院 |
362 |
91.72% |
84 |
88.10% |
91.03% |
446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225 |
84.44% |
15 |
66.67% |
83.33% |
240 |
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 |
330 |
91.18% |
无 |
无 |
91.18% |
330 |
文学与传媒学院 |
244 |
94.64% |
无 |
无 |
94.67% |
244 |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189 |
92.06% |
3 |
100.00% |
93.65% |
19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9 |
94.87% |
无 |
无 |
94.87% |
39 |
2.各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表十一:各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就业率(%) |
财务管理 |
162 |
93.83% |
产品设计 |
71 |
91.55%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11 |
54.55% |
电子商务 |
66 |
87.88% |
电子信息工程 |
147 |
88.44% |
动画 |
48 |
91.67% |
法学 |
80 |
96.25% |
翻译 |
65 |
90.77%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47 |
95.74% |
工商管理 |
80 |
90.00% |
工业设计 |
36 |
91.67% |
公共事业管理 |
53 |
92.4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49 |
90.60% |
汉语言文学 |
190 |
95.79% |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言方向) |
5 |
80.00% |
行政管理 |
56 |
85.71% |
环境设计 |
46 |
95.6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82 |
91.4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2 |
88.10% |
金融工程 |
65 |
92.31% |
林产化工 |
49 |
91.84% |
旅游管理 |
87 |
94.25% |
软件工程 |
145 |
87.59% |
商务英语 |
74 |
91.89% |
市场营销 |
56 |
92.88% |
视觉传达设计 |
50 |
94.0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8 |
95.83% |
数字媒体技术 |
49 |
97.96% |
通信工程 |
38 |
78.95% |
物联网工程 |
38 |
97.37% |
物流管理 |
79 |
92.41% |
小学教育 |
80 |
86.25% |
新闻学 |
49 |
91.8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 |
100.00% |
学前教育 |
238 |
92.86% |
音乐学 |
44 |
95.45% |
英语 |
67 |
89.55% |
应用物理学 |
29 |
82.76% |
哲学 |
39 |
94.87% |
制药工程 |
73 |
95.89% |
自动化 |
47 |
85.11% |
|
|
|
表十二:各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就业率(%) |
财务管理 |
88 |
87.50% |
电子商务 |
44 |
84.09% |
工业设计 |
3 |
100.00% |
法律事务 |
3 |
100.00% |
会计电算化 |
15 |
73.33% |
会计 |
77 |
93.51%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4 |
0% |
金融保险 |
2 |
0% |
酒店管理 |
8 |
75.00%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1 |
0% |
人力资源管理 |
4 |
25.00% |
商务英语 |
1 |
100.00% |
市场营销 |
24 |
62.50% |
中药制药技术 |
3 |
100.00% |
学前教育 |
84 |
88.10% |
物流管理 |
49 |
83.67% |
应用电子技术 |
15 |
66.67% |
3.毕业生就业形式分析
表十三: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
|
升学 |
签就业协议 |
签劳动合同 |
其它形式 |
占比(%) |
1.17% |
24.30% |
16.97% |
57.56% |
表十四: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式
|
升学 |
签就业协议 |
签劳动合同 |
其它形式 |
占比(%) |
18.63% |
9.04% |
8.49% |
63.84% |
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表十五: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
就业人数(人) |
所占比例(%) |
党政机关 |
76 |
2.87% |
教育单位 |
162 |
6.12% |
国有企业 |
55 |
2.08% |
三资企业 |
37 |
1.40% |
私营企业 |
2020 |
76.34% |
金融单位 |
35 |
1.32% |
事业单位 |
105 |
3.97% |
其他 |
156 |
5.90% |
表十六: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
就业人数(人) |
所占比例(%) |
党政机关 |
6 |
1.64% |
教育单位 |
5 |
1.37% |
国有企业 |
2 |
0.55% |
三资企业 |
4 |
1.10% |
私营企业 |
268 |
73.42% |
其他 |
80 |
21.92% |
5.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
表十七: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地域 |
就业人数(人) |
所占比例(%) |
广西 |
1244 |
47.01% |
广东 |
981 |
37.08% |
其他地区 |
421 |
15.91% |
表十八:本科毕业生广西区内就业地域分布
就业地域 |
就业人数(人) |
所占比例(%) |
南宁市 |
381 |
30.63% |
柳州市 |
76 |
6.11% |
桂林市 |
73 |
5.87% |
梧州市 |
316 |
25.40% |
北海市 |
35 |
2.81% |
防城港市 |
22 |
1.77% |
钦州市 |
42 |
3.38% |
贵港市 |
76 |
6.11% |
玉林市 |
77 |
6.19% |
百色市 |
25 |
2.01% |
贺州市 |
36 |
2.89% |
河池市 |
33 |
2.65% |
来宾市 |
24 |
1.93% |
崇左市 |
28 |
2.25% |
6.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分析
表十九: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分析
行业 |
人数(人) |
构成比例(%)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11 |
11.75% |
批发和零售业 |
421 |
15.91% |
制造业 |
247 |
9.33% |
教育 |
545 |
20.6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 |
89 |
3.3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98 |
11.2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97 |
3.67%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82 |
3.10% |
金融业 |
64 |
2.4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91 |
3.44% |
农、林、牧、渔业 |
20 |
0.7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4 |
0.54% |
建筑业 |
60 |
2.2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41 |
1.55% |
住宿和餐饮业 |
53 |
2.00% |
房地产业 |
44 |
1.66%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8 |
0.30% |
采矿业 |
3 |
0.11%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6 |
0.98% |
军队 |
12 |
0.45% |
其他 |
120 |
4.54% |
表二十: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结构分析
行业 |
人数(人) |
构成比例(%)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0 |
2.74% |
批发和零售业 |
35 |
9.59% |
制造业 |
22 |
6.03% |
教育 |
48 |
13.1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 |
4 |
1.10%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8 |
29.5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 |
1.10%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 |
1.37% |
金融业 |
7 |
1.9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 |
2.19% |
农、林、牧、渔业 |
4 |
1.10% |
建筑业 |
5 |
1.3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0 |
2.74% |
住宿和餐饮业 |
17 |
4.66% |
房地产业 |
6 |
1.6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0 |
0.0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 |
0.54% |
军队 |
0 |
0% |
其他 |
70 |
19.18% |
7.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表二十一:本科专业毕业生未就业原因
|
求职中 |
其它原因 |
未就业人数(人) |
241 |
1 |
占比(%) |
99.59% |
0.41% |
表二十二:专科(含高职)专业毕业生未就业原因
|
求职中 |
其它原因 |
未就业人数(人) |
70 |
0 |
占比(%) |
100.00% |
0.00% |
三、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2019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精心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对全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从人、财、物等方面向就业工作倾斜,切实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并及时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我校今年就业目标的全面完成。各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对本部门、本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负总责。
学校继续实施学校主要领导与学生工作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签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状的方案,明确就业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从而形成学校全员都关心就业工作、参与就业工作、共同促进就业工作的工作格局。
(二)制定详细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学校召开“梧州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提前研究和部署就业创业工作,出台了《梧州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方案》、《梧州学院2019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方案》等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各二级学院也根据学校的整体部署,提前开展就业指导、就业推荐、论文答辩等相关工作,如商学院的论论文答辩安排在1月初,使学生能更早地全身心去求职应聘,有力地促进了毕业生及早就业。
(三)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文化
1.大创项目
(1)立项工作。2019年我校有192个项目获得区级以上立项,其中,《基于Unity引擎的GIS地图插件的设计与实现》等57项被推荐为国家级大创项目,《Given植保无人机》等135项被推荐为自治区级大创项目。
(2)结题工作。开展2019年第一次区级以上大创项目结题评审工作,共有51个项目通过结题评审。
2.双创大赛
(1)组织开展了“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相关工作。
(2)举办了2019梧州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3.举办创业文化节——校友企业家进校园活动
我校举办了多场企业家进校园的讲座活动,包括校友企业家,校友们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创业经验,勉励在校生不断去学习新事物,不断的去尝试。如1997届企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现任广西壮牛水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壮牛乳业))董事长农天懂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成长经历:一是人生选择,一封自荐信改变人生轨迹;二是出奇制胜,员工不拿底薪也跟着他干;三是临阵变招,自创企业,在寻常的行业不走寻常路;四是顺势而为,推新玩法接轨“互联网+”,同学们受益匪浅。
随着校园内创新创业氛围愈趋浓厚,越来越多的学生自主创业,在2019届毕业生中,有6名毕业生成为法人代表。
(四)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就业,积极做好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我校继续加大力度做好2019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工作,将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建档立卡毕业生,全校上下都将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在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过程中,学校对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重点跟踪、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学校建立了建档立卡毕业生帮扶档案,准确掌握他们的详细信息,了解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求职愿望。各二级学院安排专人对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一对一”帮扶,主动开展就业咨询,着重对建档立卡毕业生进行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的指导,帮助他们以积极主动的心态面对社会,引导他们增强就业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理性面对就业困难,积极制定切实可行的求职计划,实现就业。学生工作处、各二级学院和其它部门收集的就业信息,都重点向用人单位优先推荐建档立卡毕业生,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他们尽早就业。为帮助建档立卡毕业生就业,学校还在学生毕业前,给每一位建档立卡毕业生发放300元的求职补贴,适当解决他们求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为帮助他们就业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帮助。对于毕业前有就业意愿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建档立卡毕业生,学校均为他们个人提供了不少于3个月薪超过2000元的就业岗位,并安排了专人做好毕业离校后的跟踪服务工作,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持续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岗位信息服务,真正做到求职有人管、服务不断线。
(五)搭建精准对接信息服务平台
为了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建立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推送符合要求的供需信息,学校利用“青聘果”职能招聘系统,降低学生求职成本,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精准就业信息服务,学校在2018年11月举办的“梧州学院2018年冬季毕业生“青聘果”智能招聘会”和2019年6月举办的“梧州学院2019年夏季毕业生暨 “建档立卡”毕业生“青聘果”智能双向选择洽谈会”均采用“青聘果”职能招聘系统,让企业和求职者进行更精准有效的对接,实现“无纸化招聘”。就业办公室还充分利用“毕业生辅导员群”、“梧院就业办”微信公众号、就业网和容量达2000人的2个2019届毕业生QQ群及时地发布就业信息,推送就业政策。
(六)增强就业指导针对性,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
面对当前社会上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校加强了对毕业生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看待当前面临的就业问题,教育毕业生做好艰苦奋斗、勇于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以积极的心态,主动、从容地就业。学校通过举办毕业生座谈会、主题班会和就业专题展览等形式大力宣传各基层项目,并通过移动展板、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QQ群等宣传基层就业项目,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激励更多毕业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基层,在基层建功立业。
(七)增强毕业生国防意识,积极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
为做好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学校武装部等职能部门联同各二级学院,利用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联合万秀区武装部进行现场宣讲,用学校主干道大屏幕滚动播放征兵宣传篇等等,精心做好大学生入伍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应征入伍。同时,学校出台了《梧州学院学生参军入伍优待政策(试行)》,增加学生应征入伍的一系列优待政策。其中,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优待政策有:凡是从学校所在地(梧州市万秀区人民武装部)应征入伍,且列为学校征集任务计划的学生。批准入伍的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奖励6000元。
2019届毕业生中,我校共有26名毕业生在学校报名入伍,其中有10人已经成功入伍。
(八)千方百计收集就业岗位信息,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
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用工需求,今年我校继续加大了就业信息的收集力度,一是以“政校企”合作为契机,与政府机关部门、企业建立就业创业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平台和岗位;二是建立校、院互补共推机制,通过整合全校各部门、教职员工、毕业校友、就业和实习基地客户等各种人脉,广泛收集需求信息;三是鼓励各二级学院开拓区内外的就业市场,鼓励各二级学院举办本学院的校园双选会,今年各二级学院共举办了6场中小型的校园双选会和20余场宣讲会。学校在2018-2019学年共举办了2场大中型的校园双选会和70余场校园宣讲会,为3323名毕业生提供了1500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超4个岗位。
(九)强调诚信就业,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统计和报送工作
学校将诚信就业作为我校一项基本的就业工作来抓,教育学生在求职就业中要诚实守信。尽管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学校领导始终坚持诚信就业,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在不同的会议上反复多次强调就业统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学校召开就业工作会议及下发的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就业工作要坚持做到“四不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招聘、签约、就业统计等工作。在每次毕业班辅导员会议上,学生工作处均强调就业工作纪律,强调要加强对就业材料的审核,对于不规范的就业证明材料要马上修正,及时更新变换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确保就业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
为完成就业工作目标,学校切实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的督查力度,以督查促整改、抓落实,确保全校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学校于6月6日召开了“梧州学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摆问题,分析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推进,并要求各二级学院做好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力度,特别是在毕业生离校后,要安排专人跟踪帮扶未就业份毕业生。
(十一)深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为了引导我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我校加强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除了按照教育厅的要求开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把该课程列为必修课,并且课时超过38学时。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邀请知名专家、优秀校友到校给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如邀请深圳市新思维职业能力管理中心主任庞海丰博士、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副会长蔡文光先生、优秀校友,广西壮牛水牛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农天懂先生等等到校进行专题讲座,确保毕业生能够清晰的定位自己,对就业、创业、择业以及就业后自身的发展有详细的规划。
(十二)加强安全教育,做好安全文明离校工作
我校始终把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安全就业”,各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对毕业生反复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宣传防就业诈骗、防“黑中介”、防传销的知识,学生工作处编写并印制《毕业生就业安全防范告知书》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在今年毕业生的离校工作中,学校各部门认真做好了各项服务工作,为毕业生营造欢乐、文明、有序的离校氛围,没有发生毕业生安全责任事故。
四、我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一)学生就业心态有待进一步调整,增强个性化指导
在就业指导中,有一部分学生观念有所转变,但还是有不少因为地域、环境等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选择。同时我校在针对当代大学生差异化的就业需求,在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咨询方面能力、力度还不够,缺乏深层次的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和个性化指导。
(二)学生的期望值过高
部分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缺乏正确的认识,就业期望值偏高,一些毕业生过于看重薪资待遇,对岗位过多挑剔,不急于就业,总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好的就业岗位,签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就业信息的有效利用,“有业不就”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部分毕业生就业流动性大,缺乏有效的就业跟踪方法
毕业生离校后,很多学生的联系方式变更,已就业的学生工作变动较大,缺乏稳定性,加大了就业证明材料的更新、收集难度,就业跟踪方法仍需改进。
五、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和保障体系,推动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要注重就业市场的开拓工作,继续采取大型校园招聘会和中小型、专场招聘会结合的方式,培育以二级学院为主体的就业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开发区、西江-珠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实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项目,主动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输送毕业生。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拓展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的就业市场,扩大毕业生就业地域的分布,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制度建设,落实专业停招、减招机制。在就业工作中强调诚信就业和安全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着力做好国家和地方的各个就业项目、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及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大力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使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梧州学院
201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