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就业新闻>>正文
 
就业到基层:少了书生气 多了泥土香
2018-05-28   审核人:   (阅读:)

到基层就业是一种什么体验?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对于名校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个工作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他们的“最优解”,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在一线城市户口紧缩、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国家各种鼓励基层就业的政策环境下,更多名校大学生把目光投向基层。不少在基层就业的大学生表示,这是一个需要勇气和深思熟虑的选择。

到基层去,成为名校就业新趋势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以服务基层发展为目标,以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为核心,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在国家层面的支持和引导下,新一拨大学生不少将基层就业纳入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1976名在读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大学生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

对于名校大学毕业生来说,选择去基层就业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据BOSS直聘研究院对近3年“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和城市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抽取了33万2016年至2018年毕业于这137所高校的人才样本。调查发现,截至2018年4月底,2018年“双一流”高校应届生(包含全部学历阶段,9万样本量)中,有50.2%期望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求职,较2016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在这部分应届生中,69%将新一线城市作为求职首选地区。

详细数据显示,本科毕业生中,2018年有52.5%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就业,分别高于2017年的48%和2016年的44.8%;在硕士及博士毕业生中,有43.2%的人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就业。

此外,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统计多所名校就业数据发现,去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

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2018年,清华大学预计毕业8000余人,拟参加就业4500余人。京外就业率逐年提高并连续5年超过50%。9年来,清华大学累计直接向基层公共部门输送了1600余名毕业生。

根据北京大学提供的数据,目前,北京大学每年超过90%的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就业,其中有500余名毕业生奔赴祖国西部和基层地区,到国防军工领域就业和国际组织实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逐年提升。

另外,记者统计发现,在中国人民大学,赴基层就业人数由2014年的6.49%增长到2017年的11.69%。在浙江大学,从近三届毕业生赴西部就业的情况来看,2015届占4.61%,2016届占4.71%,2017届占4.15%。

造福百姓,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走出大学的第一份工作,就像是一个崭新的人生起点。对于名校毕业生来说,他们的选择远比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多得多,那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去一个“小地方”工作呢?

王治是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09级直博生,2014年被录取为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选调生。2015年他来到广西,成为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第一书记。2018年4月上任上林县副县长。他与村委干部引入菌菇种植龙头企业,产值达到160万元,带动2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至今,王治清晰地记得浙江大学的竺可桢老校长的两个问题: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因此,他常常在思考,什么职业是既能让自己感觉到充实和快乐,又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之后,他接触到了选调生这个方向。

“这条路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自我实践和自我提升。”然而,选了这条道路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城市、熟悉的社交圈,面对未知的环境、多变的工作状态和不可期的未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因此,王治与很多考虑选择或已选择驻村的毕业生一样,面临更多的是身边亲朋好友的不理解和不支持。

“但这是我心之所愿,决定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我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用自己的成果证明自己的选择,告诉他们这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决定。”王治说。

2018年7月底,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高尚尚就要奔赴西藏拉萨,开始选调生的工作生活。

之所以这样选择,高尚尚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虑的,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缘,从小就想给一方百姓带去幸福的生活。“从大二开始了解各个省市的选调生政策,3年后才决心去西藏基层”。

对于未来,他说:“好朋友调侃我说,你注定成为青藏高原上一只孤独的狼。我当时在想会孤独吗,我想不会的,因为西藏这片土地会是一个很大的舞台,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基层就业,需要高校作为“后盾”

上一条:定了!8369人,2018广西特岗教师招聘公告来啦!
下一条:加强就业服务 提高匹配效率——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大学生就业研究所副所长姚裕群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  梧州学院学工处就业办公室. Cn All Rights Reserved